主页 > imtoken钱包 > 如何看待央行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法定数字货币?

如何看待央行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法定数字货币?

佚名 imtoken钱包 2022年06月07日

  意义重大!中国央行将成首个发行数字货币的央行_手机凤凰网将成为全球首个发行数字货币并应用的中央银行,会有哪些影响?对于比特币的影响又会怎样?

  1、目前并没有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没有成功运行法定数字货币相关的平台。进行测试的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并在其中尝试性的接入了数字货币这一接口。

  2、节后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将正式挂牌,挂在印钞造币总公司下面,和原来的印制科学研究所一套班子两套牌子。所以法定数字货币的开发任重而道远。

  3、同时实名反对

  @Kidd Song ,并不是只招了六个人,央行从很早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了,这次招人仅仅是用来进行原型系统的开发的,原有研究团队的人数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堪。

  4、关于和比特币的关系,欢迎移步我另一个答案:

  中国人民银行准备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会是什么?这对比特币来说意味着什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作者:Ke Jiang

  链接: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嗯,大家可能有发现,近来针对网络不熟练人群编造的谣言往往说了一通胡话之后会加上“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已报道“之类的字样……不过小磕说的报道当然是真的,就在昨天情人节当晚播出,链接在此 《焦点访谈》 20170214 比特币 网络诈骗洗钱的秘密_焦点访谈_视频_央视网

  (咦,我为啥要强调是昨天“情人节”呢)

  当然也许是记者不专业的原因,节目标题”比特币 网络诈骗洗钱的秘密“是有问题的,这个案件根本上就是一个常见的QQ诈骗,只不过嫌疑人用了比特币交易来洗钱。

  小磕之前写过比特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原文”去看,这里简单归纳一下比特币运作的方式,后面我们会用到:

  -比特币网络可以随时加入或退出,每一个用户都是匿名的。

  -每个用户/节点持有多少比特币及交易历史的数据是完整存储在每一个用户的设备上的(“分布式账本”)。

  -当用户A和用户B发生交易,这个交易产生的比特币变动会加密后向全网广播,所有节点都会收到消息。

  -把一个时间段内的交易真实准确记录下来(“记账”)的节点会得到系统奖励的比特币。

  -为了争夺这个时间段的记账权,或者说其实是争夺奖励,参与争夺的节点们需要解决一个计算问题,这个问题难以计算出结果,但很容易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首先算出结果的节点把结果广播全网,大家验证正确后,该节点获得记账权,记录下这一时间段的所有加密交易数据,打包成区块(block),再发布全网。

  -全网验证无误后,所有节点把这个区块的数据计入账本,正常不得修改,并且跟上一个时间段的数据链(chain)在一起,防止恶意增加或删除。

  这里要强调的特性是:第一,每个用户都是匿名的;第二,交易数据都是加密的。结果就是,这里面谁跟谁发生过什么交易,虽然数据都在,但无法解密追查。也因此,全球都有犯罪分子用比特币网络洗钱,把非法收入洗白成比特币交易/投资收益。

  所以央行近期已经第三次约谈国内主要比特币交易所,敦促不得违规从事融资融币等金融业务,不得参与洗钱活动。但其实约谈交易所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是比特币系统特性造成的。市场上其它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如莱特币等等也一样,只是规模还太小而已。

  然而,早在2014年,央行就启动了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成立了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此后,又进一步决定先选择票据市场进行封闭试点,积累经验。

  2016年12月15日,数字票据基于区块链的全生命周期的登记流转和基于数字货币的票款对付(DVP)结算功能已经全部实现。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该平台试运行,近期将成立研发中心持续完善;春节后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也将正式挂牌。

  于是有读者可能蒙圈了:不是说比特币不好吗,为啥央行又这么热衷研发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呢?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又有什么好处呢?

  且听小磕慢慢道来。

  先说不同,主要有三个(上面比特币的简介用得上啦):

  首先,虽然同为数字货币,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它只是一段程序,没有强制机制保证它能对应任何实物,所以投资要考虑清楚;而央行的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它是人民币的一种表达形式,由国家保证它的购买力。

  其次,比特币采用的是区块链技术中的公有链,即任何人都能任意加入、进行交易、读取数据并且争取写入数据的权限。而央行的数字货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兼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之前的介绍,会采用私有链,也就是说:加入网络不是任意的(预计还是跟银行开户一样的要求),不同的用户读取数据的权限受到不同的限制、只有指定用户能读取完整的数据,以及只有指定用户拥有写入数据的权限。

  同时,比特币因为采用了公有链,所有用户都能争取写入权限,所以需要设计一套机制决定写入权(记账权)归谁。如上面所述,它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机制(PoW),让竞争者解决计算问题,由于这要消耗相当的计算能力,也就是付出相当的成本,所以也起到了剔除恶意记账者的作用。

  而私有链里因为已经选定了可信节点来担当记账工作,就不再需要这么一套机制,同时也不用为记账者提供奖励,因为不会出现没人愿意记账导致系统瘫痪的问题。这样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运算力,也省下了奖励,只是需要加强对这些节点的保护,防止权限被窃取。

  最后,比特币网络是去中心化的,而央行的数字货币据介绍可能是底层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交易网络和上层的中心化机构的组合。很简单,央行不会把货币的发行权交给一个自动运行的系统,一来估计不放心,二来央行要通过不同的货币政策调节市场上的货币量(想想我们的基础课)。所以数字货币的交易可以去中心化地进行,而它的发行和回笼依然基于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此外,央行也会拥有比区块链里的节点更高的权限,进行验证监测、读取写入等。

  接下来我们来说数字货币的好处,同样主要有三个:

  首先,在央行的计划中,数字货币是用来替代纸币的。大家想一下,纸币的发行需要纸张、印刷、加上防伪成分,运输需要押运和特殊装备,储存需要保险箱和金库,交易需要验伪和防偷,统计需要点钞,损毁了还需要回收。如果是数字货币的话,这些资源和麻烦都可以省下来。当然纸币和数字货币会长期共存。

  其次,区块链的分布式冗余存储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即使一些存储数据的设备发生了事故也能轻松恢复完整数据。纸币当然没法比,即使是目前的电子货币,比如你在某银行有多少存款,这个数据只存在该银行的服务器里,即使有灾难备份,比起区块链的安全性要脆弱很多。当然,估计未来这个系统里不是所有节点都存储数据的。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区块链系统中每一个货币都有确定的归属,而且里面记录了它从被创造到现在的完整交易记录。

  于是第一央行可以清楚地知道钱在哪里,每个人、每个公司/机构有多少资产。买成黄金埋到地底下也藏匿不了财产,因为有买黄金的记录在。

  第二央行可以知道钱是哪里来的,是不是有合法的来源,洗钱将暴露在阳光之下,像逃漏税这些也会轻易被查出来,因为经营收入利润将被准确统计。

  第三央行知道钱是怎么被使用的。微观层面,比如说你在银行买了低风险理财产品,这个产品当初申报监管部门时写明投向低风险的货币市场产品如短期银行拆借和金融债等,但是银行把钱包装成拆借,给了一个金融机构的资管计划,而这个过桥机构又把钱投给了房产商,于是这笔钱就违规进入了房地产。传统来说,这一层套一层使得资金性质不容易追查,但在区块链里这些违规使用立刻无处遁形。

  宏观层面,央行能了解发行出去的货币到了哪些国民经济部门,然后通过哪些使用流到别的部门,最后如何沉淀下来,于是也就能更好地调节货币政策,引导货币流向真正该去的地方。这提升了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

  事实上,全球有不少央行都在关注电子货币,比如瑞典央行去年底表示期望在两年内作出是否发行“电子克朗”(ekrona)的决定。但是目前看来,中国央行将成为首个研究数字货币及真实应用的中央银行,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对了,在朋友圈点赞的各位亲们,在文章末尾也点下赞好吗~)

  由“蒋博的多棱镜”原创,如需转载,请登录新榜网站版权频道( 版权交易 ) 或者版权印( 版权印加载页 )添加第二天内容:

  作者:Ke Jiang

  链接: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乎这里就不上传表情图了吧,太多了……)

  本来昨天文章后面打算写这部分内容的,但是文章已经太长了,就没继续写。后来有朋友就问,那有了央行这个数字货币(以下均以“数字货币”简称),我们具体会怎么交易呢?嗯,既然这样,就专门谈一谈吧,有了这个新东东之后,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昨天的内容比较硬,今天会平易近人一些~

  首先呢,昨天说过,它在计划中首先是用来替代纸币的。小磕自己就不太喜欢使用纸币,要提前去取出来,要损失资金收益,要随身带着,要小心被偷,要数清楚付和找的数量对不对,最后么,纸币上携带的细菌数量是一个你不想知道的数字(所以银行出来的人往往不喜欢碰纸币)。

  但它替代的当然不会止于纸币。可以想见的是,在数字货币系统正式推行之后,央行至少会要求每个有银行账户的人都有一个对应的实名认证过的数字钱包,并且向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推广。这么一来,“银行账户”本身,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有数字钱包就行,连带着借记卡、信用卡这些都将退出历史舞台——然后钱包这个东西从此成为古董,哎呀Hemes、Channel、Prada、Miuiu这些品牌会不会很担忧……

  既然银行账户将不存在,那么支付这一目前基于银行账户的行为当然也将完全改变。现在我们在交易中把钱付给别人,要么是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系统转账,要么是通过银联商户系统/支付宝微信等商户系统消费扣款。银行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银行,如果银行账户的归属地不同还会涉及到同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比如说从招行上海到招行江苏再到中行江苏)。第三方支付如果最终落地到银行账户则是在前面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壳,即便是内部账户间转账(就像支付宝微信),由于资金池规模不可能太大且越来越受到监管,实际上也牵涉到一套复杂的标记和确认,然后还有提现费用(支付宝微信提现手续费)。

  而部署在区块链上的数字钱包之间的支付,就是纯粹的从我的钱包直接到对方的钱包,点对点,不需要中介,简单利落,而且不需要提现随处可用。

  这里也许有提问:我现在很多途径转账,虽然可能经过了很多中介,也常常很快到账、0费用啊?有什么区别呢?

  小磕:那是因为你转的钱太少了

  事实上,小额支付和转账能有现在的效率和费率是人行持续研发更新系统的结果。即便如此,实际上系统依然是有延迟和成本的,这在数据量大的时候会更明显。而大额资金的话,如果贵公司有大额资金需求或者在银行资金部门呆过就知道了,有时候焦虑症都会出来,相比之下费用还是小问题(小磕当年也是每天数十数百mil美金bil人民币这么来来去去的)。

  另外,如果届时能跟国外的数字货币对接,那么目前跨境转账支付时存在的时间很长、费用很高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现在其实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利用区块链从事跨境转账支付业务,提供比传统银行短得多的时间和低得多的费用的服务,不过现阶段还受制于各国外汇政策。

  除了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外,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现在每家银行都会给你一个K盾/K令/K宝/K器啥的,那么多根本不可能随身带着,但某些银行在手机银行上改一个小小的设置都要输入密码器上的数字,更别提大多数K啥还只能插在电脑上,还只支持windows,还只能用IE浏览器——小磕对此不爽很久了。统一用数字钱包之后,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设备都省下了,虽然可能还是会需要每人有一个硬件设备——

  不然你给菜场上卖菜的老大爷一串密钥,老大爷一定说,小伙子这是什么鬼,大爷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不过相信这设备会便于携带,毕竟要替代现金使用的,不能要求还带个电脑,也许还会集成到手环、手机里。对于能够配备类似扫码这样设备的商户,甚至能参考支付宝2014年的愚人节视频“空付”,弄出点什么好玩的花样来,在解决了如何验证唯一性的问题之后。

  (支付宝全新支付方式 KungFu(空付) 话说这个视频过段时间就有人转出来说快看阿里好厉害都做出这个了!小磕总是默默想,看来最近火星环境不是很好啊……)

  在说下一个对我们生活的重大影响之前,小磕还是忍不住把上面这部分延伸一下,说说这些改变在我们日常生活之外的意义。首先是关于金融行业的。显然,连银行账户和转账都没有了,那么支付宝和微信的钱包,还有那么一大票第三方支付,也就可以安息了,而且即使转向区块链也未必有用。虽然他们前两年刚刚借互联网金融之名兴起,在被央行的区块链数字货币拍死在沙滩上之前,不知道是不是最短命的新技术之一。各位同行们职业方向可要选好啊

  然后就是银行账户和储蓄卡信用卡被取代之后,银行传统的吸储和放贷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虽然不知道到底会如何落地,传统的货币运行模式也许会发生变革,经济学家们也有得忙了。

  我们继续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就是昨天最后说到的,货币的归属和流动将被完全监测。

  举个栗子。前天晚上,小A和小B吃完晚餐后,没有回各自学校的宿舍,而是决定出去happy一下。然后路过便利店,他们(or她们??)买了一盒那啥。

  如果是现在,他们只要选择现金支付,然后除了营业员,谁也不知道这事。再彻底一点,去自动售货机买,那就真的谁也不知道了。

  然而未来他们只能用数字货币的话……

  所以千万不要做坏事哦~~

  (当然,我们反对把那啥污名化,只要小A和小B都已成年且单身,这是他们的自由~)

  以下略。

  由“蒋博的多棱镜”原创,如需转载,请登录新榜网站版权频道( 版权交易 ) 或者版权印( 版权印加载页 )

  数字黄金——央行数字货币为何姗姗来迟?

  中国的金融监管思路一直都是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没有任何实体背书的金融黑科技,只可能带来严重的泡沫,也可能是诱发新一轮的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比特币的诞生就是中本聪为了抵御经济危机而发明的避险现金。

  想要了解金融监管思路,还是得从历史姿势的积累开始。让我们回顾下资本主义世界里两次大的经济危机。

  1、临界点

  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挂不挂钩,是国家接不接纳数字货币重要条件。

  科技是世界发展的加速器,历史最大的两次经济危机,一次在1929年,一次在2007年。从科技革命到经济危机的爆发,第一次间隔60余年,第二次只隔了不到30年。发生在2008年的比特币革命,2009年开始运行节点,到2017年艾西欧的爆发,仅仅不到10年的时间,2017年艾西欧在中国集中爆发,也不到半年的时间。

  科技催生着世界经济的格局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关系重整,促进经济繁荣。然而经济的过度繁荣,又容易引发政府公信力衰减,虽然民众能感知到物质社会愈加丰富,但实际上你的购买力是越来越弱的,同时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财富分配愈加不均。

  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导致了民众各种不满,大众心理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更偏爱杠杆和高风险投资,同时政府无节制的信贷政策,加剧泡沫的恶性膨胀。

  大众的合理的诉求得不到满足,继而寻求经济利益: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固化严重,面对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恐慌和不安,使得大众萌生畸形投资心态:一夜暴富,以此获得生存的安全感。

  比特币的诞生,无益是对社会阶层流动和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次挑战。直至2017年艾西欧的兴起,一群技术极客竟然一条腿跨入了另一个阶层,促成阶层流动,收入分配差距迅速拉开。一部分“现金困难户”成为了新时代的贵族,持有大多数数字资产,并且以囤积币为终身理财和传承财富方式,而另一部分买币和卖币只为了获取更多人民币的“炒家”则成为泡沫制造的推动者。

  当局对市场政策不断调整,然而并没有使比特币降温,反而愈发禁锢比特币的流动性,人为制造了稀缺性,推动比特币价格不断上涨。

  2、政策与币价的反差萌

  国内政策的试探与不断反弹的价格形成反差:

  2013年8月 禁止比特币充值 币价从8000元腰斩至4000元,跌落谷底900 元;2016年 交易所禁止提币 比特币价格 超过8000元;2017年9月4日 艾西欧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被定性为非法集资,比特币达到20000元;2017年10月31日 关闭国内所有交易所,比特币价格触顶50000元。

  短短的一个月之间,保守估计有100万枚比特币被挥泪大甩卖,流入海外,中国损失300亿美金。

  关闭交易所后,OTC 市场不断繁荣且乱象恒生,无法监管。因此取缔交易所,使得比特币流入地下交易,容易堆积更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2、布雷顿森林体系重生 — 数字黄金

  冰岛政府破产、津巴布韦币的不断贬值、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政府背书的货币体系在世界范围内遭受冲击。

  2007年,全世界向美国交出了高额的“通胀税”,美元向全球贩售自己滥发的美元,将国内的系统性风险转嫁给全世界。为了摆脱美元控制下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中国政府需要寻找到一个既能为实体经济服务,又能被全世界认可,且中国具有有优势地位的标的,贵金属和黄金成为了首选。

  让我们回顾下,央行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维持人民币的价值和经济的稳定。

  首先,我国的金融行业必须务实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以比特币为首的虚拟货币并不在选择范围之内。我国是黄金的净进口国,黄金只进不出。我国从2013年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市场,约占全球黄金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2017年10月,中国宣布,任何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的石油出口国,都可以在上海的黄金交易所将石油兑换为黄金,并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对冲黄金的硬通货价值。黄金总产量固定,将数字货币锚定黄金资产,实现100%准备金,便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提升人民币的基准位,发行抗肆意通胀的稳定货币,最符合当前中国的经济利益。

  3、数字货币或将百花齐放

  以黄金为锚定资产的数字货币并非是央行首创,新加坡项目 Digix 在2016年就发布了白皮书,成为了世界首个锚定实物的货币,已经稳定运行了一年多。从历次的政策来看,虽然国内一方面打压比特币价格,试图抑制泡沫,但对区块链技术是十分友好的态度。区块链纳入十一五规划,区块链与AI 成为了未来十年国家致力发展的重要科技方向。

  数字黄金使用区块链,能够缩减货币发行的成本,降低交易摩擦,减少运输、贮藏和发行回收成本,对当前100元人民币运营成本高达30元来说,国家发行数字货币至少可以缩减 30% 的运营成本。

  区块链资产透明可追溯性,每笔交易公开透明,任何人的资产透明可查。数字移动支付在国内搞的风生水起,去现金化已经成为未来的趋势,这点上来说央行的数字货币推出,理论上体验应该要比支付宝和微信好。

  央行的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承担着当前市场上 USDT 等锚定货币不能胜任的角色,有助于抑制区块链金融市场上虚高的泡沫,同时市场会更加青睐这种避险资产。从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对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心态是友好开放的来看,未来数字货币世界一定是百花齐放的状态。

  数字黄金的技术障碍在于钱包安全,如何对抗全世界的黑客攻击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区块链资产最大的一个问题其实在于教育,如何让普通民众接受,并妥善保管自己的数字黄金?私钥丢失、全球病毒肆意、量子计算机的发展,都是数字黄金的威胁,市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依靠政府和央行是决不可行,惟有依靠有效的市场才能将教育真正普及。

  4、央行数字货币的模式探析

  (1)、锚定方式

  货币发行的锚定,需要严格的控制供应链体系,央行主管货币总额、发行价格及指定交易所。

  金库(数据公开,上链)+ 第三方独立审计 + 黄金承兑(SGE)

  数字黄金的锚定,必须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国库存放黄金储备,第三方独立审计认证黄金数量,定期清算,再由 SGE 负责承兑。

  当全世界的财富能够用黄金来定价,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M1*40%,除以世界上官方黄金数量,大约是1万美元每盎司,当然央行的数字货币仅仅锚定一部分的黄金,具体额度尚且未知。

  (2)、交易所牌照

  中国交易所何时才能重新开张,笔者判断得等央行数字货币有一套完整可行的方案后,大约还要等上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将重新定义数字货币,划定交易所红线和范围,发放牌照,强 KYC 认证 与反洗钱机制并行。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数字世界里每一步脚印,都有区块链的见证。未来,也许每一个政策, 每一笔历史也都将被区块链永恒记录。

  最后,让我来小小的总结下央行数字黄金的优势:

  1. 抵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2. 人民币与黄金挂钩,重新定义全球货币和经济地位;

  3. 总量固定,不能随意增发,公信力高;

  4. 减少高额货币流通成本,黄金开采,贮藏等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5. 区块链上资产透明可追溯,公民财产透明;

  6. 与实体经济挂钩,符合国家金融发展的方向;

  7. 对冲其他数字货币的波动性(比特币、以太坊、EOS);

  8. 保值的避险资产;

  9. 最重要的一条,以上都是我编的。

  央行数字货币的引入可以丰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箱,数字货币利率未来或可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个回答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具备的通用业务属性,畅想了央行数字货币对于利率政策的影响,以及相应政策创新的潜力。

  央行数字货币对于货币政策是否有影响以及带来何种影响,微观上取决于央行数字货币业务属性的具体设计,中观上受制于金融体系结构,宏观上依赖于货币金融环境。从长期演进视角来观察,数字时代的中央银行货币应适应数字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同时满足中央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职能需求。数字货币的引入可以丰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箱,数字货币利率未来或可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并在给定条件下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货币政策传导的灵敏度,进一步助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型。

  数字时代的中央银行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一定程度折射出货币金融体系两端的趋势性变化: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与内涵都发生了重要改变,人们对于货币与支付的需求也朝着更加开放、即时、分布式的方向演化;另一方面,本轮金融危机以来中央银行在宏观金融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货币在未来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也需要及时审视与探究。

  目前,国际上许多央行和央行间组织都正在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研究。为了更清晰地对央行数字货币进行描述和区隔,国际清算银行(2018)根据货币的主要属性提出了一个四元组,即 M=(I,F,A,T)。其中:I:发行机构(是否中央银行);F:货币形态(数字或实物);A:可获取性(广泛或受限);T:实现技术(基于账户或基于价值)。

  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来说,根据四元组的分类,现金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实物货币,所有社会主体均可自由获取,采取基于价值的方式实现,即 C=(中央银行,实物,广泛,基于价值)。 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化货币,只允许指定金融机构获取,采取基于账户的形式实现,即 R=(中央银行,数字,受限,基于账户)。

  央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以数字形态发行的货币,其 I 与 F 特征是确定的,但 A 与 T 等两项特征会根据具体设计要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在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中就将央行数字货币根据可获取性,分为只限用于大额支付场景的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和广泛可得的通用型央行数字货币。当然,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属性不限于以上四项,研究中还提出了诸如可用性、匿名性、支付机制、附息水平以及取用限制等重要属性。

  央行数字货币的政策涵义

  本质上看,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中央银行货币(现金和准备金)具有一定的共性,均为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当前现实的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准备金两部分组成,即 MB=C+R。如果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基础货币的构成将会发生变化,由现金、准备金和央行数字货币三部分组成,即 MB=C+R+D。所以也有研究将央行数字货币称为「数字基础货币」。作为基础货币的央行数字货币,其利率和数量理论上都可以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央行货币也存在诸多差异,关键体现在央行数字货币的两个属性上:一是是否可以附息;二是可获取性的选择。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两个问题,分成两个部分回答。

  问题一:将成为全球首个发行数字货币并应用的中央银行,会有哪些影响?

  虽然目前DC/EP仍未正式推出,央行也并未锁定技术路径,但从公开信息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双层运营结构、双离线功能和密码技术将是央行数字货币的三个重要技术方向。

  DC/EP可以无需网络双离线支付,只要手机上有 DC/EP 的数字钱包,不需要网络,只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实现转账功能。

  根据农行的数字货币内测版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的前端使用体验和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模式并无差别,都可以通过扫码、NFC等方式来支付。

  根据央行的表态,DC/EP将保留实体货币的强匿名性,央行不会要求每笔交易双方实名。但从数据层面,DCEP的交易会留痕,央行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手段识别可疑交易,从而打击洗钱、逃税、恐怖融资等违法行为。同时,DCEP还能 提高流通效率,不易被伪造。

  对个人用户来讲,DC/EP会随着日常的付款、转账、汇款和商业交易快速普及。

  对金融体系来讲,数字货币可利用现有的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引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推广DC/EP会将目前流通在银行体系之外的纸钞转换到银行体系内。

  同时,DC/EP将会推动清结算网络建立,绕开美元主导清算系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问题二:对于比特币的影响又会怎样?

  举个 ,从货币职能上来说,纸钞在流通上比起黄金有着巨大的优势——法定强制使用、便于携带、分割、清点、辨别真伪、可数字化,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储藏黄金呢?

  因为黄金的总量有限(一定程度上),作为竞争货币的存在,抑制了法币的滥发。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货币的竞争和淘汰也不会停止。在数字时代,谁来站在黄金的位置上,限制法币的滥发?技术的进步催生了被称为“数字黄金”的比特币。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直接为数字货币正了名,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比特币的普及。

标签: